新闻资讯

公司总经理刘祖国接受期货日报专访:《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地方金融监管发展指明方向

2022-02-15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规划》明确七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标准化辅助现代金融管理。二是标准化助力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三是标准化支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四是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五是深化金融标准化高水平开放。六是推动金融标准化改革创新。七是夯实金融标准化发展基础。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提升金融管理水平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现代金融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石。正如同有了刻度,尺子才能发挥效力,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金融风险防控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规划》从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健全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对金融监管的支持四个方面对标准化辅助现代金融管理做出具体部署。江西省联交运登记结算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祖国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中提出的利用多种金融科技手段进行监管模式创新,完善金融监管数据标准制定、支持各类金融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等为地方金融监管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账户和数据的关联性、交互性不断增强,场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高效金融服务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金融领域更容易产生业务、技术、数据、网络等多重风险的叠加。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金融风险环境,全国多地都在积极布局金融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提升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研判和评估能力。

1月19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一期项目上线,该项目由江西省联交运登记结算中心有限公司承建。刘祖国向记者透漏:“目前该平台利用监管科技实现了对‘7+4+N’各机构数据登记采集统计分析,提供可视化监管驾驶舱大屏展示及行业报表报告自动生成服务,下一步将重点建设完善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资金监测管理工作,以实现行业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风险预警防控和企业金融服务等平台职能,形成上下联动和协同监管机制,在进一步增强地方金融行业风险监测管理的同时,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以科技之名行金融之事”的乱象时有发生。金融行业需持牌经营是金融监管的底线。《规划》明确指出:“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厘清科技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面对监管,科技公司更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扮演好为金融机构赋能的角色。郑州数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链科技”)董事长燕刚表示:“服务于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服务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金融科技的使命。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数链科技聚焦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大宗供应链垂直领域的应用,自主研发货值计算模型,动态、实时获取产业端交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产生的有效数据推送至金融机构,从而打破银企之间的信息壁垒,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提高其决策的灵敏性。同时,搭建全生命周期的供应链风控体系,构建统一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协助金融机构降低风控成本。”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存的金融市场体系。要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就要使这些市场协调规范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标准、深入推进证券期货标准建设、加大黄金市场标准供给、拓展升级保险市场标准,从这四个方向全面助力健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其中,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金融体系高效安全运转的中枢,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刘祖国认为:“首先,通过金融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金融行为指标与金融风险的量化,为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大数据风控提供了技术基础,保证金融行业发展的安全;二是通过以‘政策+标准’的联动机制,引领金融行业自律;三是规范金融行业发展方向,为实现金融普惠利民便民提供基础;四是在国内优先实现金融市场规范化,实现‘国内统一’,为下一步实现国际接轨提供指导思路”。

依据《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的界定,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包括开展集中清算业务的中央对手方)、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六类设施及其运营机构。

交易所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市场活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标准化建设与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息息相关。“制定金融市场软件构件等标准,促进加强金融市场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仓单质押登记系统数据标准建设。研制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场外市场区块链相关标准,促进场外市场业务模式创新。”这些《规划》提及的内容有利于加强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存管与结算的互联互通机制,引领金融市场协同发展。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敏感信息脱敏和加密规范》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敏感数据存储和使用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正在专家审批阶段,获批后将填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行业相关标准的空白,对提高大宗商品交易领域信息安全水平、服务和监管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支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在支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效推进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标准保障。其中,“推动供应链交易数据与金融机构共享的流程、接口、使用、安全等数字信息管理技术标准建设”对提高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普适性具有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推动供应链交易数据与金融机构对接方面仍面临许多难题。燕刚向记者透露:“各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开发能力、技术标准有一定差异性,比如系统软硬件环境、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开发语言,系统交互API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标准化建设会大大提高整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以区块链建设为例,目前数链科技联合业内知名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打通了合同订单、物流、发票、结算、收付款、认款等流程节点,为多方参与的大宗商品交易流程提供防篡改、可溯源、具有公信力的存证记录。区块链技术和标准统一后,将有利于科技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区块链技术互认,形成行业统一规范的联盟链,最终实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

按照《规划》指引,随着标准化建设逐步深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燕刚表示:“近些年供应链金融领域相关政策利好不断,央行的数字货币、数字财政等政策工具,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环境,为供应链金融创造了新的业务空间。金融科技的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重塑传统的金融业务体系和信用评估框架,助力普惠金融业务突破桎梏。产融结合风向标下,供应链金融借助标准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规范化的产业生态体系,可以扩大中小企业帮扶范畴,为更多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宗传媒

编辑:周莉娟
核发:徐显焱